蜜桃视频

蜜桃视频 / 健康园地 / 健康知识 / 详情
心跳越慢,身体越好?
时间:2024-09-02 08:13:41
作者:石美丽

近日,心内二科门诊来了一位患者郭女士,主诉最近半年一直有头晕、乏力、气短症状,经检查后发现:心率42次/分,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了解疾病情况后,索云锡主任立即向其讲解了病情并制定了治疗方案:为患者植入永久性起搏器。

不是说心跳越慢越好吗?我听说运动员的心跳都很慢,怎么我这就有问题?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心跳慢”。

 

什么是“心跳慢”?

  “心跳慢”在临床中叫“心动过缓”。

正常人静息心率应在60~100次/分之间,当心跳次数低于每分钟60次,即为“心动过缓”。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静息心率越低,心跳越少,每一次心跳心脏泵出的血液就会更多,不需要通过增加心跳的次数来为全身供给血液,这说明心脏功能更好。所以有些运动员因为身体素质好,每分钟心跳可能都不到60次。

有研究表明,在正常范围内健康人群的静息心率越低越好,若静息心率升高,会增加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风险。

 

“心跳慢”是不是病?

心动过缓可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1 生理性心动过缓

属于正常现象,常见于体力活动多的人群(如运动员、体力劳动者)、睡眠中的正常人。其特点是无症状,心率一般波动在40-60次/分,活动后可迅速上升以满足机体需要,不伴有传导阻滞及心电图ST-T改变。平时没有头晕、黑矇(即眼前发黑)等症状,并能排除其他心律失常类疾病。

2 病理性心动过缓

常由心脏传导系统病变引起。心脏传导系统相当于心脏的“电路系统”,如果“电路”出了问题,可使电活动传导中断或延缓,从而影响心跳快慢,严重时可导致心、脑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出现头晕、黑矇、晕厥、胸痛、呼吸困难、乏力、烦躁等不适。

 

是不是病?检查说了算!

如何评判心动过缓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呢?

一般,当最低心率不低于40次/分,心电图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明确是窦性心律,平时没有头晕、黑矇(即眼前发黑)等症状,并能排除其他心律失常类疾病,可以认为是生理性心动过缓。而以上条件只要有一条不能满足,如心电图显示非窦性心动过缓(如交界性逸搏、房室传导阻滞),或出现影响生活的症状(如头晕、黑矇、日常乏力等)的情况,则可能说明心动过缓是病理性的。

 

特别提醒

心跳慢是不是病,不能凭自己的日常观察来确定,必须在蜜桃视频 完善相关检查后才能确诊。

怎么治疗?

1 生理性心动过缓

这类人群没有症状,且心率能够随着生理的需要增加,不会影响正常活动,一般不需要治疗。

2 病理性心动过缓

①积极寻找病因及处理原发病

如果是因药物(部分降压药、抗早搏药等)引起的,通过对原有药物进行剂量调整或改变用药方案,心动过缓就能得到纠正。

如果是电解质紊乱、精神因素(如睡眠障碍)或其他可治疗得到改善的疾病所致,通过治疗原发疾病,也可纠正心动过缓。

 

②药物对症处理

常于短期治疗:如术前的药物辅助治疗等。

药物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不能杜绝心动过缓导致的风险,因此不作为病理性心动过缓的首选治疗方案。

 

③手术治疗

针对不可逆的病理性心动过缓可进行起搏器植入,是目前病理性心动过缓的首选治疗方式。

MEDICAL SERVICES
就诊服务
特色科室
知名专家
就医指南
先进设备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