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桃视频

蜜桃视频 / 健康园地 / 健康知识 / 详情
带您一起了解“猴痘”
时间:2024-09-02 08:10:47
作者:院感办

8月14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猴痘已构成全球卫生紧急事件(PHEIC),并警告称新一波疫情最终可能会再次跨越国界蔓延至全球。这也是世卫组织三年来第二次就猴痘疫情发布PHEIC警告。猴痘是一种什么疾病,传播途径有哪些,大家该如何预防,我带您一起来了解。

 

什么是猴痘?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MPXV)感染所致的一种病毒性人兽共患病,是一类自限性疾病,一般症状较轻,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

猴痘病毒于1958年首先在丹麦哥本哈根国家血清研究所饲养的食蟹猴中分离并被命名。1970年刚果民主共和国报道了首例确诊的人类猴痘病例。2022年9月,我国报告首例猴痘输入病例,并于去年9月20日起,我国宣布将猴痘纳入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

猴痘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源

猴痘病毒的自然宿主主要为非洲啮齿类动物(非洲松鼠、数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等)和灵长类动物(猴和猿)。

猴痘病毒感染者和感染动物是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

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如性传播),还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亦可在长时间近距离接触时通过飞沫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

动物与人之间,主要通过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而感染,或者直接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体液而感染。

易感人群

天花疫苗对猴痘病毒有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因此,未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群对猴痘病毒普遍易感。

主要易感人群:与猴痘患者生活在一起或与之有密切接触(包括性接触)的人;接触猴痘患者或猴痘病毒的卫生工作者;儿童、孕妇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猴痘的主要症状

◆ 感染猴痘病毒后通常在5-21天内出现症状,多为6-13天。

 

◆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可能还会出现头痛、瘙痒、疲劳、肌肉酸痛、背痛、咽痛、口腔溃疡等。

 

淋巴结肿大是猴痘区别于水痘的特征。

 

如何预防

1

避免与确诊猴痘病例发生密切接触,避免共用衣物、生活用品等,直到他们的皮肤损伤结痂脱落,下面形成新的皮肤层。

若意外接触,应用肥皂水或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洗手。

若怀疑自身患有猴痘,应及时主动就诊。

 

2

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猴痘病毒的动物,如啮齿类、灵长类和有袋类动物等。

此外,避免食用或处理野生野味。动物肉类需彻底煮熟才可食用。

3

猴痘患者照顾者,应佩戴N95口罩和防水手套。

4

出境旅游人员,要关注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猴痘疫情信息,做好防护,注意个人卫生。

参考资料:

1、《猴痘公众防护指南(2023版)》(中华预防医学会感染病防控分会)

2、《猴痘防控方案(2023版)》(国疾控传防发)

 

MEDICAL SERVICES
就诊服务
特色科室
知名专家
就医指南
先进设备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