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脱水会损伤肾脏功能,或使原有肾病加重,甚至引起肾功能衰竭!近日,蜜桃视频 中西医结合科就接诊了一名因脱水导致急性肾衰竭的患者。患者荣女士,47岁,因恶心,腹胀、腹部疼痛,腹泻,全身乏力、无尿,由家属紧急送到中西医结合科就诊。
患者经检查诊断为胃肠炎、急性肾功能不全。入院后急查肾功能:肌酐:412.5ummol/L,肌酐清除率:12.6ml/min,尿素氮16.37mmol/L。
由于荣女士既往有“厌食症”病史1年,进食少,以素食为主,1年之内体重下降13kg,BMI为14.9kg/m2,舌质淡,苔黄少,脉细弱,脾胃虚弱。
根据“营养+心理、个体+指南”的治疗原则,结合患者无尿,既往营养不良、厌食症,消瘦等综合诊断,考虑为脱水灌注不足导致的肾前性急性肾损伤。采用中西医结合方式,给予补液、防电解质紊乱、抗感染、护胃等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后,以健脾升清、敛阴生津中草药口服治疗,3日后,患者精神好转,腹痛、腹泻消失,乏力改善,排尿量1500ml,饮食量增多,睡眠好转。复查肾功能:肌酐:117ummol/L,尿素氮10.53mmol/L,检查指标均明显好转。
为什么脱水会导致急性肾衰竭呢?
当机体缺水时会导致肾脏灌注不足、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导致的。简单来说,肾脏就像水泵,在缺水的情况下“干烧”,就会损坏机器。
夏季高温天气,由于摄入水量不足,大量出汗,或贪食生冷引起腹泻、呕吐导致消化液丢失等原因,人体更容易丢失水分,注意脱水问题,更显得尤为重要。
过量失水会对机体产生诸多不良影响,轻则导致口渴、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少尿、烦躁,严重脱水则会引发低血容量休克、急性肾衰竭、昏迷和死亡等严重疾病。长期脱水还会导致皮肤变差、骨密度降低、记忆力衰退等,增加慢性肾病、心脑血管、糖尿病、肥胖的风险。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失水?
“望闻问切”判断法:
望 即通过观察尿液颜色判断,正常尿液颜色应该是淡黄色,当尿液深黄甚至琥珀色时,提示机体缺水严重。另外,脱水时皮肤干燥可见皱纹、口唇干裂,甚至出现眼窝下陷、小儿囟门凹陷等,严重脱水则会出现抽搐、昏迷、意识障碍;
闻 是闻气味,当出现口臭等难闻气味时,提示缺水;
问 即问症状,当出现口渴、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尿少等症状时应考虑是否为脱水;
切 即摸皮肤,我们可以用手捏皮肤,迅速松开观察皮肤弹性,如果弹性变差,出现褶皱,可能已经脱水,此外皮肤干湿度、皮温亦可帮助判断。
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就需要立即补水,严重者则需要紧急就医。
脱水如何紧急处理?
1.补充水分
立即补充水分,但要注意小口慢饮,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
2.补充电解质
脱水往往伴随电解质丢失,简单补水不能奏效,及时补充电解质十分重要。
口服补液盐(ORS)溶液是WHO推荐的脱水治疗方法,在药店均可以购买。在家亦可自制补液盐水,具体配方:将1茶匙盐、6茶匙糖溶解在1000ml开水中,待温度适宜后饮用。
3.环境调节
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通风、低温的空间里,但要注意不要感冒。换上轻薄衣物,帮助散热。
4.恢复调护
保证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注意饮食清淡,避免增加肠胃负担。
5.及时就医
当采取措施后症状不能恢复或者出现昏迷、抽搐等严重症状时,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