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越来越强。但是,我们通过网络获得的养生信息不一定准确,一定要增强辨别能力。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谁都能吃”的地黄丸,希望大家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六味地黄丸
出处:《小儿药证直诀》,宋,钱乙
成分: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
功能主治:滋补肝肾。用于肾阴亏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等。
方解:本方是将《金匮要略》的肾气丸减去附子和桂枝组成,现代常用于慢性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神经衰弱等疾病的治疗。适用于肾阴虚者,肾阴虚表现为内热、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舌质红而少津等。
知柏地黄丸
出处:《医宗金鉴》,清,吴谦
成分: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知母、黄柏
功能主治:滋阴降火。主治阴虚火旺所致的骨蒸劳热、虚烦盗汗、腰脊酸痛、遗精等。
方解:知母善于清肺热降胃火,黄柏为清利下焦火良药,常用于肝胆及大肠湿热症,由以上二药加六味地黄组成的知柏地黄丸具有滋阴降火之功效。
杞菊地黄丸
出处:《医级宝鉴》十二卷,清,董西园
成分: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枸杞子、菊花
功能主治:滋肾养肝。主治肝肾阴虚而致的两眼昏花、视物不明或眼睛干涩、迎风流泪;在临床应用上主要应用于眼睛干涩。
方解:中医认为肝藏血,开窍于目,当肝肾亏虚时就会引起眼干涩或迎风流泪等症状。枸杞子滋补肝肾以明目,菊花可以清肝火以明目,六味地黄丸加上枸杞子、菊花可增强滋阴养肝明目功效。
麦味地黄丸
出处:《医级宝鉴》十二卷,清,董西园
成分: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添加麦冬、五味子
功能主治:滋肾养肺。用于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消渴。
方解:麦味地黄丸又叫八仙长寿丸,麦冬、五味子增加了养阴生津、敛肺涩精的功效。
归芍地黄丸
成分:当归、白芍(酒炒)、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功能主治:具有滋肝肾、补阴血、清虚热作用。用于肝肾两亏、阴虚血少、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午后潮热、腰膝酸软、脚跟疼痛。
方解:当归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白芍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用于头痛眩晕,胁痛,腹痛,四肢挛痛,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自汗,盗汗。
桂附地黄丸
成分:肉桂、附子(制)、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功能主治:温补肾阳。用于肾阳不足、腰膝酸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消渴。
方解: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肉桂和附子两味温阳中药,对肾阳虚所致的四肢冰冷、腹痛、阳痿、女子不孕症等较为适用。
明目地黄丸
成分: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枸杞子、甘菊花、全当归、大白芍、潼蒺藜、煅石决明六味药物组成
功能主治:具有滋肾、养肝、明目作用。用于肝肾阴虚、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在临床应用上主要用于迎风流泪。
金匮肾气丸
别称:济生肾气丸
成分:地黄、山药、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制)、牛膝(去头)、车前子(盐炙)
功能主治: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桂枝和附子、车前子、牛膝而成,使其利水除湿功能大大增强,适用于肾阳虚衰所致的水肿、小便不利等。
都气丸
成分: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入五味子而成
功能主治:五味子有补益固涩之功,故都气丸适用于肾阴不足所致的虚咳、气喘、遗精等。
划重点:
六味地黄丸是由肾气丸(桂附地黄丸)裁化而来,而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都气丸都是由六味地黄丸裁化而来。这些“地黄丸“功效主治各有侧重,只有辨明症状,对症用药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蜜桃视频-麻豆蜜桃 药剂科提醒大家,为了自身健康和家庭幸福,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合理用药。如需咨询用药相关问题,请致电~~
服务热线:0311-8989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