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1日是胆囊健康日。由于胆囊及胆管在人体内的位置排布很像数字“9”和“1”,因此每年的9月1日被设为胆囊健康日,旨在提高公众对胆囊健康的关注度,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减少胆囊疾病的发生,促进胆囊疾病的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提升全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在追求健康与高质量生活的道路上,胆囊的健康慢慢被大众所重视。胆囊作为人体消化系统中的重要一员,其功能的正常与否对我们的整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胆囊有什么功能?
胆囊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器官,它位于肝脏的下方,是一个梨形的囊状结构,主要由平滑肌组成,具有浓缩、储存和排空胆汁的作用。
1.储存胆汁:
肝脏分泌的胆汁在胆囊内被储存起来,而不是直接排入肠道。这种储存机制使得胆汁可以在需要时大量释放,帮助消化食物,尤其是在进食高脂肪食物时。
2.浓缩胆汁:
胆囊黏膜具有很强的吸收水和电解质的能力,可以将胆汁中的水分和电解质吸收回血液中,从而使胆汁浓缩。浓缩后的胆汁含有更多的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等成分,这些成分在脂肪消化和吸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3.排空胆汁:
当进食后,尤其是摄入高脂肪食物时,胆囊会收缩并将浓缩的胆汁排入十二指肠,与食物混合,帮助分解脂肪,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这一过程是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来实现的,其中胆囊收缩素(CCK)是主要的调节激素。
4.分泌黏液:
胆囊黏膜还能分泌黏液,这些黏液具有润滑作用,可以保护胆囊黏膜免受胆汁的侵蚀和溶解。
5.调节胆道压力:
胆囊的收缩和舒张还可以调节胆道系统的压力,保持胆道系统的通畅和稳定。
当胆囊出现病变时,如胆囊炎、胆囊结石等,就可能会影响到胆囊的正常功能,甚至需要手术切除胆囊。在切除胆囊后,虽然胆汁仍然可以由肝脏分泌并直接排入肠道,但由于失去了胆囊的储存和浓缩功能,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消化不良等症状。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以预防胆囊疾病的发生
关爱胆囊要怎么做呢?
1
合理饮食
* 保持低脂、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尤其是高脂肪和高胆固醇的食物,如红肉、油炸食品等。
* 增加蔬菜、水果等食物的摄入,如白菜、苹果等,这些食物有助于降低胆固醇和胆汁酸盐的积累。
* 避免暴饮暴食,保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细嚼慢咽,饭后适当散步帮助消化。
2
规律运动
* 规律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消化系统的运作及血液循环,进而预防胆囊疾病的发生。
* 建议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
3
控制体重
* 肥胖是胆囊炎的重要诱因之一。体内脂肪过多会增加胆固醇的合成,使胆汁中胆固醇含量升高,容易形成胆结石,从而引发胆囊炎。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有助于降低患胆囊疾病的风险。
4
生活习惯
* 注意饮食卫生,经常洗手,避免寄生虫感染,如胆道蛔虫感染。
* 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作息和心态,避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 戒烟限酒,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对胆囊的刺激。
5
药物治疗
* 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等,需要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以控制病情,降低胆囊疾病的风险。
6
定期体检
* 定期进行体检,可以及早发现并治疗胆道系统的疾病,如胆结石、胆囊炎等。
* 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更应加强体检,以便及时发现潜在问题。
定期的体检也是预防胆囊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超声等检查,能够及早发现胆囊的异常情况,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
普外肛肠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