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
怎一个“热”字了得
在持续高温闷热的天气里,人们经常说“热死人了”。有时“热死人”真不是开玩笑!由于近期多地持续的高温天气,目前已有多例因“热射病”昏迷乃至死亡的情况出现。热射病是重症中暑的一种。当外界气温过高,体内难以向外散发热量,导致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主要表现为体温高(一般核心温度都会超过40℃),没有汗液排出,同时会出现意识不清、晕厥、幻觉、甚至抽搐。
因其高死亡率和持续的神经功能损害,热射病一旦发生,需要急诊或ICU处理。早期诊断、快速降温和其他支持治疗可以降低热射病患者的死亡率。
易感人群
依据诱因,可将热射病分为劳力型热射病和非劳力型热射病。
劳力型热射病
多在高温、高湿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发病。患者多为平素健康的年轻人,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数小时后发病,约50%的患者大量出汗,心率可达160~180次/分,脉压增大,可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或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
非劳力型热射病
多见于高温环境下居住在拥挤和通风不良环境中的老年体衰人群,其他高危人群包括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慢性酒精中毒和偏瘫、截瘫患者。患者表现为皮肤干热和发红,有84%~100%的患者无汗,体温常在40℃以上。病初,患者表现为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继而出现谵妄、昏迷和瞳孔对称性缩小,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肺水肿和脑水肿,约5%的患者发生急性肾衰竭,可有轻、中度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常在发病后24小时左右死亡。
预防中暑是关键
热射病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由轻及重的一个连续过程,包括:
先兆中暑:口渴、头晕、多汗,体温稍有升高
轻症中暑:口渴、头晕、面色红、大量出汗、体温多超过38℃
重症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热痉挛--常常无明显的体温升高,出现短暂性、间歇发作的肌肉抽动。热衰竭--体温升高,多汗、疲劳、乏力、眩晕、头痛、判断力下降、恶心和呕吐等。如不能及时诊治可发展为热射病。
现场如何急救?
降温是热射病治疗的根本,必须争取时间,尽快有效降温。
急救的原则是:尽快脱离高温环境,迅速降温,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现场救护
①脱离高温环境:迅速将患者搬离高温环境,将其安置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或20℃~25℃房间内,患者取平卧位,解开其外衣。
②迅速降温:对于轻症患者,用冷水反复擦拭患者全身,至体温降到38℃,饮用盐冰水或饮料。对体温持续在38.5℃以上的患者使用解热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如果身边人突然中暑:
1. 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避开太阳直射。
2. 脱掉不容易散热的衣物,比如鞋袜。
3. 补充水分(可以适量喝运动饮料或凉水)
4. 给皮肤降温(用冷水喷洒或毛巾擦拭,扇风)
5. 平卧并维持可以呼吸通畅的姿势,时刻关注体温,过热时需要立即送往蜜桃视频 。
不要把他们放到温差过大的空调房内
对已经昏迷或意识不清的患者,不要强行喂水!
不能立即使用冰块冰水!
如何预防?
1. 高温酷暑时,应避免在烈日下劳动。在高温环境中,要多通风,补充足够水和盐,多沐浴,注意休息。
2. “三早”,即早发现、早呼救、早治疗。发现病情时,应及时到蜜桃视频 或呼叫“120”救护车到现场,及早降温治疗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
3. 坚持耐热锻炼,在逐渐升温的环境下进行体育锻炼,以提高耐热应激能力。
4. 重点人群,如老年人、体弱者和有慢性疾病患者,夏季应减少外出活动。
5. 多开展防暑降温知识宣教,健全应急抢救系统。
如果发生中暑情况,请立即拨打急救热线:0311-899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