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除了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这“三多一少”外,还常有一“松”,即骨质疏松。
据统计,糖尿病患者罹患骨质疏松症是正常健康人群的2倍,约有一半的糖尿病患者存在骨质疏松的情况。
糖尿病人比同龄非糖尿病人更容易缺钙?
这主要是因为高血糖导致渗透性利尿,肾脏在排出过多葡萄糖的同时,大量的钙也随尿液排出体外。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是骨质疏松的高危人群。因此,对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糖尿病患者,除了规范使用降糖药物,还要注意补钙,预防骨质疏松。
钙有哪些生理作用?
一提到缺钙,人们马上会想到骨质疏松。其实,钙的作用远不止这些,钙离子与人体生命活动息息相关,从骨骼、牙齿的形成、肌肉收缩、心脏跳动到情绪、睡眠乃至大脑的思维活动都离不开它,对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老年人缺钙的临床表现
经常性腿抽筋:钙离子能够降低人体神经肌肉的兴奋性,缺钙会导致神经、肌肉的兴奋性增高,引起肌肉收缩、痉挛,出现小腿抽筋、口周麻木、四肢远端感觉异常等表现。
骨质疏松症状: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临床表现为腰背、颈椎、脚后跟等部位疼痛、弯腰驼背、身高变矮,另外,还可能出现牙齿松动及脱落。
消化道不适:如食欲不振、便秘、腹胀、消化不良等。
情绪异常:缺钙会使人心情烦躁、好发脾气、失眠多梦,还会引起神经性偏头痛。睡前一杯奶,有助于稳定情绪、改善睡眠。
脱发或指甲变脆易断:头发稀疏和指甲变脆也常常是身体缺钙的信号。
皮肤瘙痒:钙对维持皮肤细胞膜的完整性非常重要。血钙降低使皮肤和黏膜对水的渗透性增加,导致皮肤弹性降低,皮肤角质硬化及皮肤瘙痒。
另外,钙元素与胰岛素分泌密切相关,胰岛β细胞只有充分吸收钙质才能开始分泌胰岛素,钙摄入不足将导致胰岛素分泌失常,从而影响“糖友”血糖的控制。
每天补多少钙才合适?
2023 版《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建议人们钙摄入量调整为 800 毫克/天,也就是说,每天800毫克钙可基本满足绝大多数成年人实现理想骨健康对钙的需要。调查发现,居民膳食钙摄入普遍不足,每天膳食中钙的摄入量大约在 400毫克左右,仅为每天实际需要量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