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一两天缺觉,有些人就会感觉大脑迟钝、注意力不易集中。
长期睡眠不足,后果就更严重了,不仅会导致神经衰弱、记忆力和免疫力下降,还可能增加老年痴呆的患病风险。
10种特征,增加认知障碍风险
失眠:指持续1个月以上的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以及早醒,主要表现为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半夜醒后再难入睡,天没亮就醒且无法再睡。
睡眠效率低:睡眠效率是指实际睡眠时长与躺在床上准备睡觉所用时长的比值,比值越小,说明睡眠质量越差。
睡眠潜伏期延长:潜伏期指由清醒进入睡眠状态所需要的时间,睡眠潜伏期延长多表现为上床后需要30分钟,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入睡。
睡眠分裂:即睡眠片段化,主要表现为睡着后反复醒,虽然每次时间很短,不影响总睡眠时长,但会破坏睡眠的完整性。
日间功能障碍:包括白天频繁出现疲劳、注意力难以集中、积极性不高、情绪不稳定等,可表现为嗜睡犯困、工作效率低下、容易生气或焦虑,甚至爆发攻击性行为等。
在床上时间过多:主要指长期因犯困、打盹或提不起精神,总想躺在床上,无所事事却又不能入睡等。
没有午睡:对没有午睡意愿且能保持下午精力旺盛的人来说,不午睡通常不会对认知产生太大影响;但有午睡意愿却没条件午睡,大脑就有可能出现代谢废物堆积。
睡眠时间过长:每晚睡眠超过10小时被认定为时间过长。一方面,这会改变正常的睡眠节律;另一方面,睡太多也会使大脑的炎症反应增加,造成神经毒性物质异常堆积。
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可表现为晚上爱做梦,并在梦中出现暴力行为,如拳打脚踢、床上翻滚等,有时还会伴有愤怒言语或大喊大叫,被认为是大脑早期衰老性退化的一个重要指征。存在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者,患上痴呆症的风险非常高。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睡眠中经常打鼾,甚至因呼吸暂停出现窒息感,频繁翻身或惊醒坐起,这类疾病可引起大脑的长期慢性缺氧,导致脑神经元死亡、脑内毒素沉积增多,使认知障碍风险大幅上升。
10个方法,有助改善睡眠
规律生活:尽量每天同一时刻起床,包括休息日,有助于建立“生物钟”。建议7点30分前起床,22点30分前入睡。
减少白天休息时间:午休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
增加体力活动:如做操、跳舞、打太极拳、练瑜伽等,有助于减轻入睡困难、加深睡眠,但睡前两小时不要剧烈运动。
控制视屏时间:减少看电视、电脑、手机等屏幕的时间。
控制饮食:不要空腹或饱腹上床,避免摄入过多的咖啡因饮料,如茶、咖啡、巧克力,戒烟、限酒。
睡前做好准备:睡前可洗个热水澡或热水泡脚;穿宽松睡衣;枕头高低、软硬合适,被子薄厚适当;关灯、关好门窗,拉上窗帘,营造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有睡意后再上床:不要过早在床上酝酿睡意。
控制夜尿次数:睡前两小时避免进食及大量饮水,以免频繁起夜。如果患有膀胱过度活动症,可考虑药物治疗。
不赖床:过多赖床会导致睡眠片段化和浅睡眠。
提防心理问题:如有心理问题,经专科医生评估后,可加用抗焦虑药物。
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
腹式呼吸放松法:保持坐位或平卧位,肩膀放松,闭上眼睛;双手可放在腹部,缓慢深吸气,暂停1~2秒;缓慢呼气,再暂停1~2秒,如此循环往复。
渐进式肌肉放松:以手臂为例,先紧紧握拳,收缩前臂,体会肌肉紧张后胀、酸、麻的感觉,再逐渐放松打开,体会放松舒适、血流灌注后温暖的感觉。按头面、手臂、躯干、下肢的顺序进行训练。
老年科配备简易睡眠检测仪及睡眠障碍治疗仪,同时配合用药指导。专业的医生为您早诊断,早治疗,助您安享优质睡眠。
服务热线:
0311-89892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