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百草回芽,百病始发”,春季既是万物复苏之季,又是疾病多发之季,呼吸道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进入了高发期。
做好春季的保健和预防,对维护身体健康尤为重要。
哮喘、感冒
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如果不及时增添衣物,老人、孩子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很容易感冒。冷空气刺激后,会导致气道免疫力下降,功能受损,继而令气道反应性增高,引起咳嗽、胸闷甚至哮喘、呼吸困难等。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的慢病患者,更容易导致病情反复或加重。
心脑血管疾病
早春时节,气候变化无常,致使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增多,尤其是一些高龄老人。天气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如脑中风、脑出血、脑梗等。春季应注意保暖,尤其要注意小腹部和双脚的保暖。
老胃病
气温较低时,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低温刺激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环,从而引发急性胃痉挛、胃溃疡、胃肠炎等。饮食上要注意暖胃养胃,多喝热水,少食生冷食物。
做好这些,积极预防春季疾病
防寒保暖:中医认为“防病如御敌”,春天气温多变,如果没有做好保暖,极易受寒患病,特别是中老年人各种生理功能减退,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变弱,极易引发各种“老慢病”。俗话说“春捂秋冻”,老年人更应防寒保暖,春捂避寒。
按时吃药:立春后气温回暖,各种细菌、病毒繁殖,气候变化无常,这些都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要加强自我防护,照顾好自己的身体,遵循医嘱按时服药。
保持好心情:春季是人体肝阳亢盛之时,情绪易急躁。中医认为肝主情志,保持心情舒畅,既可防止肝火“上亢”,又利于阳气生长,要力戒暴怒,更忌心情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
积极健身:《黄帝内经》说春季宜“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应进行适当的晨起锻炼,助益肝气调达、阳气生发。慢走、太极、八段锦等,都很适合中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