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是世界血栓日
旨在提高公众对血栓性疾病的认识
促进血栓性疾病的规范诊治
共同面对血栓形成这一“隐形杀手”
血液是人体通道内的“千军万马”,在血管内流动不息,给机体组织提供营养,运走代谢产物。血液粘稠会造成血流缓慢,轻则会导致机体的供养等下降,废物也不能及时运走排出;重则可能会加剧血栓风险,引起脑梗塞和心肌梗塞等重大疾病。
对照自查!“血稠”的4种表现
晨起时头晕,晚饭后清醒:血液黏稠度高的人,早上起床后会感到脑袋晕乎乎的,没有力气,没有睡醒后神清气爽、精力充沛的感觉。等到晚饭过后,精神状态反而好了,有的人甚至到了半夜都没有困意,这可能就是血液黏稠增高向人体发出的信号。
午饭后犯困,须立即睡觉:正常人午饭后都会有困倦感觉,但可以忍受。而血液黏稠度高的人会犯困、睁不开眼,如果中午没休息,整个下午都无精打采。这是因为午饭后血液循环在加速,血液黏稠度高的人,大脑血液供应不足症状更加明显。
下蹲时气短,肥胖者居多:血液黏稠度高的人群中,肥胖者居多,下蹲困难,蹲下感到胸闷气短、呼吸不畅。这是因为下蹲时,回到心脏的血液减少,如果血液黏稠,会导致血液循环不足,阻碍氧气与二氧化碳交换,引起呼吸困难、憋气等缺氧现象。
视力突然模糊,一下看不清东西:视力经常出现短暂性模糊,严重时甚至突然看不清东西,这种情况普遍发生在65岁以上老年人身上。随着年龄增长,大多数老年人血液黏稠度偏高,血液流通不顺畅,营养物质和氧气不能及时供给视神经,导致视神经和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医学上称为阵发性视力模糊。
预防“血稠”,坚持三多三少
血液粘稠与血浆、血细胞、血管等发生异常有关,这些异常的发生,又与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辅助降低血稠风险。
多喝白开水:当人感到口渴时,其实机体已经处于轻度脱水状态,血容量开始减少、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脏功能已经受到影响。
预防血液黏稠一定要多喝水,20℃到25℃的白开水比较合适,要小口慢慢喝;晨起空腹、三餐前一个小时及睡前补水;每次补水量150毫升到200毫升,睡前建议在100毫升左右。
多做运动:不管是爬山还是散步、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都可以有效促进脂肪代谢,促进血液的流动速度变快。建议每周3~5次有氧运动,每次半小时到一小时。
多吃降脂食物:三餐宜清淡一些,以素为主,粗细粮搭配。可以多吃黑木耳、洋葱、香菇、芹菜、胡萝卜、山楂、橘子以及紫菜、海带、玉米等。
少吃高脂肪食物:一些油炸、煎制、辛辣的食物,像是火锅、炸鸡、烤肉等含有大量的饱和式脂肪,会导致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血液浓稠。
少吃高糖饮食:吃多了糖分会转化为脂肪在身体堆积引发肥胖,也会导致血糖升高,造成血管内皮损伤。奶茶、糖果、蛋糕等含有大量的反式脂肪,会让血液变得黏稠,导致血管堵塞。
少久坐不动:久坐少动,特别是当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时,会使血液循环减缓,体内血液无法流通,特别是已经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的人,体内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容易偏高,导致血液黏稠度也相对较高。
建议一般每隔1小时就需要活动5~10分钟。
爱在重阳 · 友善同行
弘扬敬老爱老友善文化,关爱老年人生命健康。2023年敬老月期间,蜜桃视频-麻豆蜜桃 心内一科特别推出免费心电图检查、体外反搏治疗活动。
活动时间:10月7日至10月31日
活动地点:住院楼7楼心内一科病区
参与方式:
70周岁以上老人,凭身份证到住院楼大厅导诊台领取惠民券后,按照券上提示的使用方法参加活动。
服务热线:0311-89892578 0311-898925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