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
第一个节气——立春
“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
立春养生
是一整年健康养生的美好开端
《黄帝内经》记载:“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中医认为“春属木,与肝相应”。立春节气,肝气亦开始旺盛,若调养不当,可能导致“肝火上炎”,出现易怒、脾气暴躁、眼睛干涩等症状。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春季养肝,要注重调畅情志,戒暴怒、忌忧郁,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向上,保持好心态。情志畅达,则肝气顺,肝气顺,则五脏和谐。
酸性收敛,其味入肝,不利于阳气生发和肝气疏泄,因此,在饮食上不宜多食酸性食物,如橘、柚、杏、山楂、橄榄、柠檬、乌梅等。
在起居方面,要顺应自然,早睡早起,适当增加室外活动,使精神情志与大自然相适应。
俗话说,“春捂秋冻”。立春时节,乍暖还寒,且昼夜温差大,此时,机体调节功能远远跟不上天气的变化,稍不注意,伤风感冒、气管炎、关节炎等疾病就会乘虚而入,因此,不建议过早减衣,尤其是老人和小孩,更应注意保暖,适当“捂一捂”,可减少疾病,尤其是常见的呼吸系统传染病的发生,也能保护阳气,防止阳气在“萌芽”时被寒气所伤。
给大家推荐几个日常保健要穴↓↓↓
太冲穴
太冲穴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按摩方法:按摩时取坐位,用拇指沿第1、2跖骨间从前向后推按,当有骨性阻挡且有凹陷的地方就是太冲穴,用拇指点揉2~3分钟。
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太溪穴是足少阴肾经“原穴”,储存肾脏元气的仓库。肝属木,肾属水,树木需要水的浇灌才能健康成长,太溪调动肾脏的功能,能更好地“滋水涵木”。经常按揉太溪穴可起到滋阴补肾、通调三焦气血水液的功效。
膻中穴
膻中穴位于任脉,在两乳头之间,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能理气止痛、生津增液。

膻中穴主治咳嗽、气喘、气短、咳唾脓血、肺痈等呼吸系统病症,还可以治疗胸痹胸痛、心痛、心悸、心烦等心血管系统病症以及产后乳少等其他病证。膻中穴可以调理全身气机,可用于一切气机不畅的病证,诸如肺气不降之上逆、心之气血郁滞以及肝气郁结等症。
以上穴位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按揉穴位3~5分钟,垂直于穴位表面皮肤按压,以局部出现酸痛感为度,亦可来蜜桃视频-麻豆蜜桃 中西医结合科行针刺、艾灸、穴位贴敷、拔罐、刮痧等治疗,效果更佳。
蜜桃视频-麻豆蜜桃 中西医结合科是全国综合蜜桃视频 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重点专科,国家卫健委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先进科室,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老年医学重点学科,河北省卫健委三八红旗集体,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老年病专业组组长单位。科主任孙立新为河北省老年医学会副会长,河北省中医药学会老年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西医结合采用以毒攻毒,活血通经,益气扶正,疏肝解郁,润肠通便,清热滋阴等方法,治疗老年肾病、肿瘤、血液病及老年疑难杂病等取得良好效果。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适合治疗老年性疾病的方法,即“营养加心理,个体加指南”,擅长治疗老年眩晕、汗证、尿频、失眠、瘙痒、褥疮、消渴、便秘、关节肿痛、水肿、哮喘、腰腿疼痛,擅长应用中医中药、针灸、刮痧、拔罐、小针刀、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穴位埋线、推拿、药浴等治疗老年疾病,注重老年医疗、护理、生活、心理、康复五位一体疗法,开展以医疗为主体的“无陪护”服务,以患者返回家庭、返回社会为目的,创立“医生工间操”,提高医务人员身体素质。倡导中西医结合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服务热线:0311-89892656(门诊) 0311-89892669(病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