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桃视频

蜜桃视频 / 健康园地 / 健康知识 / 详情
全国高血压日 血压要知晓,降压要达标
时间:2021-10-08 17:03:25
作者:陈慧

  2021年10月8日是第24个“全国高血压日”,宣传主题是“血压要知晓,降压要达标”。

 

 

  为迎接“全国高血压日”到来,蜜桃视频-麻豆蜜桃 心内一科针对高血压患者和家属,开展“血压要知晓、降压要达标”一对一健康教育活动,宣传讲解高血压防控知识,希望大家科学面对高血压。

 

  心内一科主任杨海燕介绍,虽然高血压是生活中的常见疾病之一,但仍有不少人对高血压的认识存在误区,这些错误认识既不利于控制血压稳定,还会造成身体更多靶器官的伤害。针对高血压科学防控,杨海燕为大家作详细解读~~

 

  专家讲堂 高血压科学防控

 

  第一步:知晓你的血压

 

  高血压高危人群建议每半年测量1次血压,正常成年人建议至少每2年测量1次血压。

 

  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推荐使用经过国际标准认证的上臂式自动电子血压计。如血压达标且稳定者,每周自测血压1次;血压未达标或不稳定者,应增加自测血压的次数。

 

  温馨提示:

 

  家庭自测血压的诊断标准不同于诊室血压,家庭自测血压≥135/85mmHg被认定为高血压。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诊室血压超过140/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并开始治疗;血压超过130/80mmHg以上即应引起关注,随着血压的升高,可能带来心、脑、肾的危害。 

 

  第二步:综合干预,合理用药,个体化治疗

 

  杨海燕强调,高血压是一组以心血管综合征,实质上是一种动脉血压升高为表象的复杂疾病,患者往往同时存在多重危险因素,并存靶器官损害,伴发临床疾患等。高血压患者降压是硬道理,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但仅此并不能完全解决治疗过程所有问题。高血压综合干预措施是多方面的,常用的有降压、调脂、抗栓等治疗,这样有利于控制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高血压患者应坚持长期按时服药,鼓励选择每天晨起空腹口服1次长效降压药物,以保证平稳降压。使用长效降压药,如沙坦类,普利类,第二、第三代地平类等降压药。2~3种降压药联合使用,目的是增加疗效,减少副作用,可以单药无效后联合,也可以起始联合。高血压是终身性疾病,需要终身用药维持,切忌随意停药和反复更换药物。

 

  同时,高血压治疗也应个体化、有针对性。如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多数伴有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率偏快,可选用β-受体阻滞剂,达到调节神经、降低血压、减慢心率的效果。老年高血压人群往往表现为单纯收缩期性高血压,有时单用利尿剂就能达到平稳降压的效果。

 

  第三步:平稳降压,长期达标

 

  高血压降压达标应遵循以下原则:

 

  逐渐降压。时间可以是一周到一个月之间。如高压180mmHg,若在一个小时内降至140mmHg,会造成大脑灌注不良,患者可能出现不舒服的感觉。年龄大的患者、高危人群达标速度尤其不能快。

 

  平稳降压。降低血压时,24小时内血压应固定在一个相对水平,不能有早晨高、晚上低这种波动性的血压变化。原则是平稳降压、持久降压,在一定时间内血压达标就可以了。

 

 

  血压达标标准: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或慢性肾脏疾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如能耐受,应降至130/80mmHg以下;年龄在65~79岁的患者,血压降至150/90mmHg以下,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至140/90mmHg以下;80岁及以上患者,降至150/90mmHg以下。

 

  专家简介:

 

  杨海燕 蜜桃视频-麻豆蜜桃 心内一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擅长心内科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绞痛、高血压、肺心病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急性心力衰竭疾病等危重症抢救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蜜桃视频-麻豆蜜桃 心内一科以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心力衰竭的综合治疗和各种心血管介入手术为特色,尤其在老年严重心力衰竭和脏器功能康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服务热线:0311-89892579 

MEDICAL SERVICES
就诊服务
特色科室
知名专家
就医指南
先进设备
视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