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你是高矮胖瘦,男生还是女生,每天都需要刷牙。面对琳琅满目的牙膏产品--不同类型、不同功能、不同价格的牙膏,你是否犯了选择困难症?
牙膏的常规成分包括摩擦剂、保湿剂、增稠剂、发泡剂、防腐剂、香精、水等。
摩擦剂
如碳酸钙、磷酸氢钙、二氧化硅、氢氧化铝。
摩擦剂约占牙膏膏体成分的50%左右,它是牙膏最基础的作用--清洁牙齿。对于普通消费者,通过手捻或刷牙后的口感基本可以判断摩擦剂的好坏。手感细腻、刷牙后口腔没有明显颗粒残留就基本是合格的摩擦剂了。
保湿剂
如甘油、山梨醇、木糖醇、聚乙二醇。
保湿剂具有保持牙膏膏体水分、维护膏体流动性的功能。
发泡剂
如十二醇硫酸钠、2-酰氧基键磺酸钠。
发泡剂又称表面活性剂,能够降低液体表面张力,具有良好的润湿、乳化、去垢作用。十二醇硫酸钠或许会引发口腔溃疡,这类患者应尽量选择不添加十二醇硫酸钠的牙膏。
增稠剂
如羧甲基纤维素、黄原胶。
增稠剂可以使牙膏形成稳定胶体,不容易分散。
防腐剂
如苯甲酸钠。
含氟物质
如氟化钠、单氟磷酸钠和氟化亚锡。
含氟牙膏的包装上,都会标上它的含氟浓度,0.1%以上的浓度,防龋效果都是比较肯定的。
氟化钠和单氟磷酸钠,从防龋效果上,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氟化亚锡,能降低牙齿的敏感性。但氟化亚锡是一种不太稳定的成分,应用较少。
美白成分
如焦磷酸钙、六偏磷酸钠、碳酸盐(碳酸钙)、硅化合物(硅石、水合硅石)或羟磷灰石等。
美白成分采用物理摩擦原理去除牙齿表面的污渍,能够维持牙齿的清洁并且预防牙齿被染色。但对于内源性牙齿变色,如四环素牙、氟斑牙或者是渗透到牙釉质层下部的色素沉着,美白牙膏基本上是没有效果的。
最后解答大家的一个疑问
牙膏底部的颜色条并不代表牙膏的成分或者特性。根据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的说明,牙膏底部的颜色条实际上是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定位与识别,被称为电眼定位点。在牙膏灌装封尾时,机器通过感应到这些颜色点来确定封尾的位置,以确保包装处于正确的位置。这些颜色通常有红色、蓝色、绿色和黑色等,但它们与牙膏的成分或特性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