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平均每五个成年人中,就至少有两人正在遭受着超重或肥胖的困扰;而这个比例在中国成人中更是超过了二分之一。与此同时,儿童和青少年的超重肥胖问题也日趋严重,肥胖严重危害了人们的健康,影响了生活的质量,并对全社会的医疗服务造成了巨大压力。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肥胖”确定为十大慢性疾病之一。
那我们如何界定肥胖呢?
世界范围内,对于肥胖最常用的界定方式是根据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判断。
但BMI并不能充分反映出身体脂肪分布,如皮下脂肪、内脏脂肪和异位脂肪。身体成分测试中重要的一项就是体脂率,体脂率是指人体内脂肪重量在人体总体重中所占的比例,又称体脂百分数,它反映人体内脂肪含量的多少。当男性体脂超过20%、女性体脂超过30%,则判断为肥胖。
讲了这么多,您可能会问了:
这就是有些朋友体重下降后,看上去是微胖体型。因为减的是体重,而不是体脂。这时候就要回归到“减重≠减肥”的问题。减重很简单,你只要吃得足够少,就能减重。减肥应该减的是脂肪,你需要关心的不应是体重称上的那个数字,而是体脂率。用科学的方法去“减脂”,才能达到我们想“减肥”的真正目的。
如何防治肥胖?
一、日常饮食、生活习惯规律
要知道,导致肥胖的根本原因——人体摄入的热量远远超过消耗的热量。因此,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控制热量的摄入。主食定量,控制碳水化合物摄入,保证肉、蛋、奶、蔬果等摄入;清淡饮食,少油、少盐、少糖;食物多样,荤素搭配;在满足每日能量适宜的同时,保证营养素摄入充足。
二、定制一份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每次30~45分钟,累计150分钟以上;坚持日常主动身体活动,比如最好每天6000步;减少久坐时间,每隔1小时起来动一动。运动不仅对控制体重十分有利,对整个身体健康也都非常有益。
注意:如果为了减肥,坚持低热量饮食,就需要在体重得到一定控制并逐渐恢复正常饮食后,再开始加强运动。
三、保持作息规律,以及充足的睡眠时间
睡眠不足会导致皮质醇的增加,进而导致人体无法很好利用血液中的糖分,继而导致脂肪的储存以及肌肉的消耗。
保质保量的睡眠能促进肌肉高效生长。我们睡觉的时候,身体会分泌很多进行肌肉建设的激素,比如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睾丸激素等。有研究表明,坚持8.5小时睡眠的人会减掉更多的脂肪;而坚持5.5小时睡眠的人减掉的则主要是肌肉,不是脂肪。
同时,人在熬夜后还会触及食欲相关激素,从而偏向于渴望吃高热量的食物,同时还会失去人体宝贵的肌肉,让人进入易胖体质。
管住嘴,迈开腿,睡好觉,是预防肥胖的重要法宝。
只有健康饮食、合理运动,才能收获健康。
让我们一起健康地瘦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