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过冬
冬季气温下降、昼夜温差大,是很多疾病的高发期,为了让老年朋友健康安全度过冬季,特别汇总了一些老年人冬季养生的知识,一起来看~~
饮食养生
一要“少”:老年人冬季饮食养生第一要点就是不能过饱,俗话说,饭吃八分饱,少病无烦恼。
二要“暖”:中医讲,脾胃乃后天之本。胃喜燥恶寒,要避免冰凉食物刺激,要暖食。但是,暖食不等于烫食,经常吃过烫的食物会损伤食管,是食管癌的诱因之一。暖的另一个意思是要细嚼慢咽,这样可以充分吸收营养、保护肠胃、促进消化等。
三要“早”:吃饭要及时。一般来说,7点~9点是胃经当令之时,早饭最好安排在这个时间。中医说“胃不和则卧不安”,因此,晚饭也尽量早吃,这样才不会给肠胃增加负担。
四要“淡”:老年人不宜吃太油腻的食物。淡,就是要少油、少盐、少加工。老年人活动减少,消耗的脂肪也少,更宜少吃,特别是少吃动物性脂肪。
五要“软”:老年人的牙齿常常会松动或者脱落,肠胃的消化能力也大不如从前,所以,不要吃过硬的食物,煎炸油腻类、不好消化的食物也不要吃。
日常生活需注意
药补不如食补:有些老人喜欢吃保健品养生,还过度相信大补的中药材如人参、黄芪等。实际上,食补从日常食物而来,虽见效缓慢,但作用温和。对于身体状况良好的老人,合理安排三餐,食物新鲜、多样、均衡即可。饭菜应软烂、温热,味道清淡。
听不如唱:不少老年人喜欢听听小曲放松一下,其实,选择开口唱更有助于延年益寿。经常放声歌唱,除了增加肺活量,一定程度上改善心肺功能,还能提高认知能力,增强思维活力及记忆力。
跑不如走:有些老人喜欢在晨练时快跑,这并不值得提倡。因为跑步时机体耗氧量会增加,易导致呼吸短促、机体缺氧,而大多数老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很容易诱发心肌梗塞或脑血管意外。
吃好不如睡好:老年人随着年龄变化,睡眠时间、质量都会慢慢下降,而睡眠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老人对疾病的抵抗力。一般情况下,每天最好睡足6~8小时。此外,要重视每天的午睡,时间30分钟到1小时为佳,睡前可喝一杯白开水。
静坐不如多按摩:太阳穴在两眼外旁两指处,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分别各按摩10余次。两手10指从前发际到后发际,做“梳头”动作12次;然后两手拇指按在两侧太阳穴,其余4指顶住头顶,从上而下,由下而上做直线按摩12次;最后,两拇指在太阳穴,用较强的力量做旋转按动,先顺时针转,后逆时针转,各12次。
有病需早治疗:老人在冬季如有不适,如食欲不佳、发热、咳嗽、胸痛、心悸、气短、疲乏无力等,应及时找医生诊治,以免延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