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5中国减盐周”

每年9月15日所在的第三周是“9·15”减盐周,“9·15”借助“就要5克盐”的谐音,将“每日不超过5克盐”的健康理念诠释得更加通俗易懂,便于传播。
2023年是第5个“9·15”减盐周,继续向公众传播“就要5克”减盐理念和生活技巧,引导每个人知晓自己的口味及食盐摄入量,倡导“人人行动、全民控盐”。
盐是百味之首,我们需要它烹制美味,也需要它维持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它是人体内非常重要的电解质,具有保持体液平衡的作用。
生活中,常常看到医学科普知识告诉人们要“少吃盐”,不是说盐对健康有不利影响,而是盐摄入的量过多,会间接增大心脏负荷,带来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隐患。
1、高盐怎样伤害心脏?
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摄入过多的钠会导致血钠升高。为了维持血管内外压力正常,身体会吸收更多细胞液进入血管,使血液量增加,从而导致血压升高。这就像把水龙头突然调大,水管内的压力就会升高。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血管壁被过度拉扯甚至损伤,使血管变硬变窄,流向关键器官的血液和氧气减少。因此,心脏更努力地将血液输送到全身,从而进一步增加了血压。
高血压,特别是长时间的高血压,会给心脏带来难以置信的压力,它可以扩大心脏的左泵腔,削弱心肌,导致心力衰竭。
不加控制的高血压还会损害动脉壁,动脉壁开始积聚脂肪,导致心脏病和潜在的心脏病发作或中风,而预防心脏病发作的最好方法是阻止动脉受损。
2、日常饮食如何控制盐摄入?
要想把盐摄入降下去,就需要管理好自己的日常饮食。
首先是控制烹饪时添加的食盐量。平常我们使用的小调味勺一满勺大约是6克,一平勺大约是4克。保证每天添加的盐不要超过一勺。
制作食物时善用其他调味料。可以用葱、姜、蒜、辣椒、花椒等天然的调味料,取代盐、酱油、鸡精和酱料等调味品,用天然调味料丰富的口感把菜的风味提升上去。同时还有一个小技巧,在菜肴即将出锅前再加盐,也能最高效率地保持盐的口味,从而避免在菜肴烹饪过程中多次加盐。尽量选择新鲜的肉类、蛋类、蔬菜,减少食用腊肉、香肠、火腿、咸鸭蛋、咸菜、酸菜等高盐食物。
关注包装食品中的钠含量。购买包装食品时,不能只关注热量、脂肪和糖的含量,也要关注其中的含钠量。可以查看包装袋背后的营养成分表,选择钠含量更低的食品。注意这个“钠”既包括食盐中的“钠”,也包括食品添加剂如亚硝酸钠、聚磷酸钠、柠檬酸钠、苯甲酸钠中的“钠”。
不吃高盐零食。薯片、锅巴、蜜饯、方便面、饼干之类钠都很高,尽量不选;不喝甜饮料,其中往往含钠,一大瓶下去总量也不少。尽量选择新鲜的水果、酸奶和低盐全麦饼干、无盐坚果,以代替高盐零食。
总之,我们应该有意识地改变重口味的饮食习惯,减少盐和其他含盐调料的摄入,为自己买下一份“心脏健康保险”。
蜜桃视频-麻豆蜜桃 心内二科医疗设备齐全,诊疗手段和经验丰富,擅长急性冠脉综合征、心力衰竭、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高血压、高血脂、心肌炎、心肌病等疾病的评估、诊治。开展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冠脉造影术、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起搏器置入术等,同时开展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康复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综合诊疗特色明显。
服务热线:0311-89892577 0311-89892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