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脑神经元过度放电导致的突然、反复、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的慢性脑部疾病。有研究表明,生酮饮食可降低癫痫发作频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癫痫的有效手段。
生酮饮食分类
生酮饮食通常是指碳水化合物含量非常低、蛋白质含量适中、脂肪含量高的饮食,旨在诱导酮体的产生。目前,除了经典生酮饮食外,还发展出其他生酮饮食模式,包括改良Atkins饮食、中链甘油三酯饮食、低血糖生成指数饮食。
经典生酮饮食:是限制性最强的饮食,生酮比(脂肪克数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克数之比)为4∶1,脂肪提供90%的能量。
改良Atkins饮食:Atkins饮食法由美国心脏病专家罗伯特·阿特金斯创立,核心理念是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改变代谢方式。改良Atkins饮食对热量及脂肪的限制较宽松,仅严格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量,限制每日碳水化合物量10~15g,生酮比为1∶1~2∶1,脂肪提供65%的能量。
中链甘油三酯饮食:饮食依赖中链甘油三酯的热量,可以使机体在相同能量下产生更多酮体,饮食中允许摄入更多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能量提供调整为30%能量来自中链甘油三酯。
低血糖生成指数饮食:对碳水化合物的限制更为宽松,每天自由摄入碳水化合物,但总量限制在每日40~60g,且只食用低血糖指数食物。
生酮饮食治疗癫痫机制
目前生酮饮食治疗癫痫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的机制为生酮饮食模拟人体的“饥饿状态”,迫使机体从利用碳水化合物供能转为利用脂肪作为首要能量来源。碳水化合物受限后,机体主要消耗脂肪供能,脂肪代谢分解产生大量酮体(丙酮、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这些酮体可影响钠离子和钾离子通道,引起神经元的去极化和降低神经元兴奋性,从而起到抗癫痫作用。
生酮饮食的应用
开始生酮饮食前,需要临床医生与营养医师共同对患者进行评估,排除生酮饮食的禁忌症,如脂肪酸代谢障碍和生物氧化异常相关疾病,包括β-氧化缺陷、卟啉病、丙酮酸羧化酶缺乏症、肉碱缺乏症(原发性)等,及有手术适应征需手术治疗的患者,或有营养不良、免疫缺陷疾病、泌尿系统结石等疾病的患者。
营养医师为患者设计生酮饮食方案,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患者,生酮比例可从4∶1开始,起效会更快。
生酮饮食治疗期间需监测血糖、血酮和尿酮,启动生酮饮食1周后查血酮,血糖每个月至少检查2次,尿酮每周至少检查2次。
在进行生酮饮食期间,如出现恶心、呕吐、低血糖、高血酮等不良反应,应积极寻求医生协助。若经3~6个月合理治疗无效者,可以通过2~4周的时间逐渐过渡到普通饮食,停止生酮饮食。
蜜桃视频-麻豆蜜桃 针对高龄老人开展临床营养服务,可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肌肉减少症、营养不良等人群进行个体化营养管理,实施营养咨询、饮食指导、食谱制定等服务,组织实施住院患者营养筛查、营养评估、营养诊断及营养干预工作,为患者制定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
服务热线:0311-89892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