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周一的早上,我正在查房时,突然接到患者家属李阿姨的电话:“护士长,老太太好像噎食了,怎么办啊?”
李阿姨说的“老太太”,是常来我们“无陪护”病区住院的老病友,我的大脑飞速运转:老人长期卧床、李阿姨力量不够,不能使用海姆立克法。短暂思考后,我沉着地说:“阿姨,您别慌,您按我说的做。把奶奶床放平、去枕,解开上衣,暴露腹部,双手指背相扣,按压肚脐上3-5厘米,用掌根向下向前方快速反复推压冲击。”
NO.2
我通过电话指导,李阿姨迅速操作,两分钟时间,异物吐了出来,电话那边阿姨激动地说:“好了好了!吓死我了,可算没事了。”其实,我在电话这边也捏了一把汗。老奶奶患有脑梗,生活不能自理,吞咽功能也受到影响,前段时间因肺部感染来院治疗,这几天好转,刚被家人接出院回家团聚,可就在给老人喂食过程中,因为没有掌握好喂食速度和体位,导致老人发生了噎食。

护理团队加强学习,苦练基本功
来我们”无陪护“病区住院的,大多是高龄、失能患者,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摄食吞咽功能下降,唾液分泌减少,咳嗽反射能力降低,不能独立排出误入的异物,易发生噎食。发生噎食后,及时、恰当的评估与急救处理对于挽救老年人的生命至关重要,指导出院患者家属学习噎食急救,也是我们病区护理团队的服务内容之一。
如何判断老人发生了噎食?
噎食早期:大量食物积存在口腔前部,阻塞气道。患者面部涨红并有呛咳反射。
窒息早期:食物卡在咽喉部,患者有胸闷窒息感,食物吐不出,缺氧,呼吸困难,两眼发直,手乱抓。
窒息后期:患者满头大汗,口唇面色青紫,四肢苍白厥冷,大小便失禁,抽搐,呼吸停止。
发生噎食如何急救处理?

海姆立克急救法
发现患者进食后出现呼吸困难,呛咳,面色口唇青紫,面容痛苦,双手成“V”字形放在颈部或双手乱抓等情况,应立即开展急救~~
清除口咽部食物:用手指清除口咽部食物。
催吐:用坚硬不易折断的物品,如汤匙的柄部、筷子、压舌板等刺激咽后壁或舌根处引吐。
叩击背部:置患者于直立位或半坐卧,头低45°,身体前倾,咽喉部要低于腰线以下,在背部两肩胛骨之间以掌根部着力进行叩击,促其吐出食物。当患者卧位时,取侧卧位,叩击方式同坐位。如果患者牙关紧闭,可用开口器等撬开口腔,取出食物。
防止噎食,预防为先
急性食道阻塞一旦发生,很难救治,应以预防为主。日常生活中要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噎食发生。
掌握有关药物副作用的反应:对服用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患者,注意观察咽喉肌功能,除服用一定拮抗药外,对患者应给予流质、易消化饮食。进餐时,家属应守护在患者身旁,劝导患者细嚼慢咽,或将干食放进菜汤浸泡后再进食等。
为吞咽障碍患者选择适宜的食物类型:食物的形态应该有适当的黏性、不易松散、容易变形、不易在黏膜上残留。不可过冷或过热刺激口腔,流质食物每次摄食一口约为20毫升左右,进食速度不宜过快。
营造安静的就餐环境,准备适宜的餐具:老人就餐时,应处于清醒、情绪稳定的状态,避免谈论令人不愉快的事情或其他干扰患者进食的影响因素,以防噎食的发生。根据患者的自理情况和吞咽功能选择适当的餐具,如筷子、勺子及其大小的选用。
选择适当的体位:若患者病情允许,尽量让患者采取坐位或半坐位进餐,头部向前倾斜15°,尤其避免头部向后倾斜。
进食后患者至少30分钟保持上身直立,若患者躺在床上,应抬高床头至少60°,同时,使用湿润的棉棒、牙刷等清除口腔内残留的食物,保持口腔清洁。
作者简介:

李宏更 蜜桃视频-麻豆蜜桃 中西医结合科护士长、主管护师。长期从事“无陪护”病房管理工作,与主管医生、护理组人员共同为“无陪护”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制定最佳的护理方案;持续改进“无陪护”病房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措施;加强护理人员理论技能培训,做好护理人员素质培养,全面改善服务质量;加强与患者家属的交流沟通,促进医患护患关系,不断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蜜桃视频-麻豆蜜桃 中西医结合科“无陪护"病区秉承“替社会分忧,帮家庭减负”宗旨,探索建立集医疗、护理、生活、心理、康复“五位一体”的“无陪护”服务模式,为患者提供24小时专业医疗、护理及照料服务,通过高品质、规范化、人性化的全面、全程、连续性照护,努力实现“让患者回归家庭,重返社会”的目标。患者在得到及时、有效、全面综合治疗的同时,更感受到“家”的温暖。